Friday, April 22, 2011

保重,保重,保重



你知道嗎?我聽後搖滾樂最大的享受就是在其中找到希望。聽起來很俗,而且跟後搖滾多麼不搭啊!我應該更有個性一點的。而我所認知的個性的著落點,在於更更微細的部分──「希望」是無法具體說明的,它流動在音樂當中。

我不知道,喜歡EITS的人是否傾向於喜歡孤獨。除了在音樂會裡,一般都掛上耳機聽,會想到盡量不干擾周圍的人。心無旁鶩地聽音樂時,牽動的你的不是那些泛濫的情緒,是一種最單純的交流,它甚至不用文字,沒有爭執和衝突,不須做判斷,一切都在那龐大的虛無中自由呈現。

所謂「天空大爆炸」,除了代表典型後搖滾在靜謐中突然爆發的巨大音牆,彷彿還有從過去的極度黑暗中走出來的重生,那種爆炸式的光明,炫目無比。從2003年“The Earth is Not a Cold Dead Place”開始,EITS便展現出某種重生的姿態,感覺像藉由第一張專輯較具實驗性和探索意味的基本原型,塑造出獨特的音樂個性。重生的姿態可以很委婉,也可以很剛強,這兩個元素在EITS裡頭都找得到。

隔了四年再發片──《Take Care, Take Care, Take Care》,對渾沌的現世是多麼簡單又珍貴的一句話啊。發行前第一首曝光的是“Trembling Hands”,顫抖可以是因為有所驚喜,像接過禮物時微微顫動的手,突發的感激形成一種緊張,有時候畢生難忘。顫抖也可以是因為面臨某些災難,這讓我記起另一個樂團多年前的作品──「把你瘦小的拳頭像天線般升向天堂」──它將人類的脆弱盡顯無遺,同時又說明如果我們願意,可以和那強大的源頭銜接起來。

“Last Known Surroundings”的磅礡, “Human Qualities”上半部清澈的單音撥弦,讓我憶起那年聽EITS “A Song for Our Fathers”的時光。當人與人之間的誠懇、人與事之間的誠摯都變得明朗簡單,信任方才得以建立。後面三首“Be Comfortable, Creature” 、“Postcard From 1952” 和“Let Me Back In”,彷彿敘述某種撫慰和忠告,好讓我們謙卑地面對任何該面對的。

或許EITS並非我心目中後搖滾的極致,當然也沒有所謂誰是最好的。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就像馬路中央的隔離線,斷斷續續的,一邊提醒你路的形勢,一邊引領你向前進,又讓你不至於越過位。不管相隔多少年,他們的音樂總呈現一種獨特的結構、條理和延續性,像一個結識了半生的朋友,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悉心誠摯、不離不棄。

我真希望今年的吉隆坡來一場天空大爆炸──不談末日與黑洞──就說:保重,保重,保重……

Explosions in the Sky 【天空大爆炸】
團員(左起):
Chris Hrasky – 鼓
Michael James – 吉他、貝斯
Mark Smith – 吉他
Munaf Rayani – 吉他

Labels: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